生在南方,我特别喜欢喝粥,但每次大年初一,家里早餐一定是面条加鱼丸,从不会吃别的。我好奇,就问妈妈,为什么每次都要吃面条呢?
妈妈说,如果你初一喝粥的话,出门就要下雨,你喜欢下雨天吗?
我当然不喜欢下雨天,下雨天我的漂亮裙子就会溅到泥巴。然后我就乖乖吃面条了。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初一吃面条,不是为了不下雨,而是因为面条也叫长面,又叫长寿面。初一吃长寿面,就寓意着美好,希望吃面的人长寿永久,希望一家人都长命百岁的意思,而吃丸子则是寓意着全年一家人都能够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面条其实在《史记》中就有所记载,只不过那时候不叫面条,而是叫饼。当时有水有面的都叫“饼”,其中面条在汤中煮熟,又叫“汤饼”。
后来,贾思勰在他的著作《齐民要术》中写到“水引饼”,并介绍了它的做法:
挼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宜以手临铛上,挼令薄如韭叶逐沸煮。也就是说,北魏的面条叫“水引饼”,主要是面条拉成筷子般粗细,然后再掐成一尺一段浸之水中,水沸后迅速捏成扁条状,下锅后煮熟捞起,最后淋上鸡汤。
等到了宋朝,面条的种类那就更多了,简直可以称为“面食天下”。介绍南宋风貌和故事的《梦粱录》中,就提到了很多面条,比如三鲜面、盐煎面、蝴蝶面、笋泼肉面等等,看来宋朝的吃货真的不是一般多。
当时还出了一本有名的食谱,叫《山家清供》,里面谈到了很多面食的典故和具体做法,可见面条的确是深入人心了。
我最喜欢的面条,还是要加点香菇和鱼丸的。吃完面条,2020年和今后的每一年,要的就是和家人不争吵,和和睦睦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