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迅速,对改善经济效率、提升生产力和便利消费者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部分平台企业壮大后,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及公平竞争等问题不断出现,引发了监管层的关注。
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针对平台经济“二选一”、大数据杀熟、低价倾销等行为进行重点监管。而这些问题,正是近几年大众所熟知的互联网大平台毛病,且深受消费者诟病。
比如针对平台企业盛行的“二选一”问题,征求意见稿专门规定了认定是否构成限定交易重点考虑的两种情形,一是当平台经营者通过惩罚性措施实施限制从而产生直接损害时,一般可认定构成限定交易行为;二是当平台经营者通过激励性方式实施限制,虽然可能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如果具有明显的排除、限制竞争影响,也将被认定为限定交易行为。
回顾近些年平台企业发展历程,大多是先补贴消费者以获取客源,补贴的资金往往来自各类风投机构,其目的是通过“烧钱”挤掉同行占领市场,一旦占领市场后,往往就开启“收割”模式。对入驻商家“二选一”,对消费者大数据杀熟比比皆是。如携程、美团等对老客户“杀熟”,频频见诸报端。
而且,与传统经济时代的“数一数二法则”不同,互联网打破区域分割之后,逐渐演变为“赢者通吃”,即第一名比第二名到最后一名加起来还要多很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传统经济时代难以想象的,包括平台可以操纵商品和服务价格,抽取高额的佣金抬高社会运行成本。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对于垄断的监管一直颇为重视,美国曾在1890年就通过第一部反垄断法,而后反垄断法体系不断完善。针对近年科技寡头垄断用户数据、透支社会资源,也十分重视。统计显示,过去四年谷歌遭到27项反垄断方面的调查,罚金数额超过96亿美元,两项指标皆为全球第一。
就中国而言,虽然互联网发展时间短,但崛起速度非常之快,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对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放任政策。不过就目前来看,受益于人口红利快速崛起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其弊端和危害性不断显现,包括加重社会运行成本、集聚金融等风险和拉大贫富差距。因此,不论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还是节制资本的角度,对平台经济反垄断监管都势在必行。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平台经济出现问题是传统经济中十分罕见的,很难用传统的反垄断思路来进行分析,这也导致之前诸多相关案件久拖不决。比如确定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从全球范围看都是一大难题,征求意见结合平台经济特点列出了参照条件和指标,对于规范平台竞争的秩序非常有价值,不过仍需业内人士的完善及实施过程中的修正,确保法规有的放矢,助力精准监管。
应该说,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的出炉,表明监管层已关注到平台经济一家独大后的副作用,并致力于降低负面冲击。虽然短期内互联网巨头们的垄断地位很难被撼动,但有必要利用行政手段逐步改善,促进市场竞争良性运行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平台企业而言,不应过于受资本驱动,在经营过程中需注重社会效益,滥用垄断地位遭受监管惩处将得不偿失。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社论
关键字平台企业互联网杀熟二选一大数据
相关阅读 着力破除数据孤岛 大数据产业开启一体化新篇章 2020-12-28 22:20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0-12-18 22:23近日,一篇名称是《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2020-12-18 20:11平台经济领域“二选一”症结由来已久,若不对症下药不仅会损害平台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其他竞争性平台的合法权益,也会最终影响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以及平台领域公平自由的交易秩序与竞争秩序,妨碍平台经济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2020-12-16 21:52互联网平台具有信息优势,同时也存在利用技术和人为因素加剧信息壁垒与信息鸿沟的可能,需警惕平台滥用信息优势,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时发生异化的风险,监管部门既要包容审慎,也要区分真、伪创新,实质性提升治理能效,在互联网平台经济加速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防范其伴生风险发生。
2020-12-08 18:53第一财经APP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第一财经微信服务号
第一财经微信订阅号
点击关闭